会员登录
会员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文章搜索
标题 作者 全文
 
友情链接
 
花椒树下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青黛含翠
青黛含翠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他乡的风花雪月
评论数:7 人气:2278 发表时间:2005/10/16 19:15:09

在已过去的夏季里,为躲避我所在的这个城市持久不散的酷暑,我去了三个城市:香港、广州、北京。路过城市的风景,有些感受,还有些怀念,忘不了种种让我驻足的片段……,翻翻照片,那些场景会在我脑中叠现,有些景象是照片无法带回家的,但是那些小小的物件,那一张张的照片,会带给我回忆的幸福……….

[南丫岛的风花雪月]

最早知道南丫岛是在几年前央视播出的港剧《美味情缘》,吴启华扮演的马友与陈慧珊扮演的花枝,在这个岛上演绎了一段因美食为缘的美丽的爱情故事,在这部剧中我还知道了南丫的海鲜居然还有苏眉,花枝这样美丽的名称,剧中岛上幽静、奇丽的自然风光,那一道道的海鲜美食就那样深深的印在我脑海。

南丫岛是香港的第三大岛,交通非常方便,到中环坐专线轮渡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轮渡每隔25分钟就有一班,一点都不拥挤,船上绝大部分是外国人,一上船我就觉的奇怪,怎么我的周围全是外国游客,因为在香港岛的其他景点从没看到这么多的老外游客。到了岛上以后,我就全明白了。 榕树湾t型台一样的旧木板码头,漂在码头木墩边上的小木船,远处青山,脚下湛蓝的海水,满目都是绿色植物,海风习习吹来,吹走了所有的杂念。这样的安静和香港岛的喧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整个岛上除了自行车,就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沿着榕树湾道走,一路上都是精致的小店铺,有卖手工艺品的,有卖绿色生活用品的,还有各类自制的饼干类的西点出售,这里多的是西餐厅与咖啡屋,中餐店家反而少见了,街上漫步的也是外国人居多,在这样的街上行走,我好像不在香港了。在铜锣湾在中环,我身边的香港行人都步履急促,行色匆匆,可现在呢,行人穿着休闲,牵着小狗慢慢的行走,横街窄巷已充满了洋化的气息……。

在往洪圣爷湾沙滩走的路上,一家咖啡屋的透明橱窗吸引了我,那里随意放着四个沙发靠垫,两个是灰的底色,两个是白的底色,交差放着,正面绣着风、花、雪、月,像四幅书法小品,边上还绣着红色的闲章,这套靠垫太眼熟了,我曾在家乡的湖滨路上见到过,设计者把风花雪月般的浪漫唯美溶入家居生活的创意,新颖独特,印象非常深刻。今天在他乡的街上居然看到了我所在城市湖滨路上的风花雪月,我在橱窗前久久的凝视着。

店主在亲切的和我打招呼,我背靠着风花雪月和店主聊了起来,果然这套风花雪月靠垫是店主在我的家乡旅游时买的,他说放在店里非常吸引行人的眼球,感谢这些风花雪月让他的生意兴隆。当我问他这岛上怎么会有这么多外国人时,他告诉我,90年前,这里的交通很不方便,那时的岛上更传统,自然,岛上的年轻人都愿意跑到香港岛找工作。90年后,岛上建起了发电厂,交通就方便了,当时建厂的外方工作人员被岛上幽静、奇丽的风光所吸引,有的就居住下来了。并介绍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凭他们的护照就很容易的在香港岛找到工作。店主告诉我,现在岛上的外国人已经少了很多,因97回归后,他们找工作必须要进行工作签证,所以好多人已经回国了。南丫岛就像联合国,小小的岛上生活着好多个国家的朋友,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影响着岛上的居民,现在的南丫岛在保存完好的传统中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在店主充满阳光般的笑容里我看到了这里居民的骄傲,他们与岛上的片片树叶,寸寸沙滩一起每天迎接着晨光,送走了夕阳。在喧闹的香港,他们可以滋润的生活在简单平凡中,在这世俗的天堂,现代和传统坚硬的碰撞并没有使它走样,这诗意散淡的日子让外来的人羡慕和向往。

午后,咖啡,一个人,一扇窗,我背靠着风花雪月。咖啡的香氛在午后宁静的光阴里渐渐飘散,远处依稀可见绿色的棕树叶,黄色的沙滩,蓝色的海水,太阳在缓慢的散步,它静静的看着树下闲坐的人,沙滩上散步的人,海水中嬉戏的人,给抓的到风的人以风,给闻的到香的人以香,给赏的到雪的人以雪,给触的到心痛的人以美和忧伤......喝一口香浓的咖啡,我在南丫岛上享受下午醺然困意中的美,在这阳光、沙滩、海浪的边上,被海风伴随的夏意如蚕儿吐丝,在趁易感的时刻潜入心房,不知不觉就织起了盛梦的丝网。我的白日梦借着南丫岛的海风系在丝网上,寄存在恍惚的时光里。做了个轻轻的梦,梦见了家乡的杏花烟雨,梦见了琴声飘荡的鼓浪屿岛,梦见了江南深深的庭院收藏起了月亮,梦中闻到了过往留香......白日梦就像花儿轻轻飘落了,在这样的午后,现实的重能化作梦想的轻,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 白日梦醒在傍晚时光,天边的黑将吞噬夕阳的余光,黑夜终将迷昏星空,我该回到香港岛了。回去的路上想:当我自己真正拥有梦时,生命就精彩了,哪怕它小的可怜,就像我脚下海水中的一滴,亦与众多的水滴一起散发着多彩的光芒......。

评论
他乡的风花雪月
青黛含翠
青黛含翠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5/10/16 19:15:09

在已过去的夏季里,为躲避我所在的这个城市持久不散的酷暑,我去了三个城市:香港、广州、北京。路过城市的风景,有些感受,还有些怀念,忘不了种种让我驻足的片段……,翻翻照片,那些场景会在我脑中叠现,有些景象是照片无法带回家的,但是那些小小的物件,那一张张的照片,会带给我回忆的幸福……….

[南丫岛的风花雪月]

最早知道南丫岛是在几年前央视播出的港剧《美味情缘》,吴启华扮演的马友与陈慧珊扮演的花枝,在这个岛上演绎了一段因美食为缘的美丽的爱情故事,在这部剧中我还知道了南丫的海鲜居然还有苏眉,花枝这样美丽的名称,剧中岛上幽静、奇丽的自然风光,那一道道的海鲜美食就那样深深的印在我脑海。

南丫岛是香港的第三大岛,交通非常方便,到中环坐专线轮渡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轮渡每隔25分钟就有一班,一点都不拥挤,船上绝大部分是外国人,一上船我就觉的奇怪,怎么我的周围全是外国游客,因为在香港岛的其他景点从没看到这么多的老外游客。到了岛上以后,我就全明白了。 榕树湾t型台一样的旧木板码头,漂在码头木墩边上的小木船,远处青山,脚下湛蓝的海水,满目都是绿色植物,海风习习吹来,吹走了所有的杂念。这样的安静和香港岛的喧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整个岛上除了自行车,就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沿着榕树湾道走,一路上都是精致的小店铺,有卖手工艺品的,有卖绿色生活用品的,还有各类自制的饼干类的西点出售,这里多的是西餐厅与咖啡屋,中餐店家反而少见了,街上漫步的也是外国人居多,在这样的街上行走,我好像不在香港了。在铜锣湾在中环,我身边的香港行人都步履急促,行色匆匆,可现在呢,行人穿着休闲,牵着小狗慢慢的行走,横街窄巷已充满了洋化的气息……。

在往洪圣爷湾沙滩走的路上,一家咖啡屋的透明橱窗吸引了我,那里随意放着四个沙发靠垫,两个是灰的底色,两个是白的底色,交差放着,正面绣着风、花、雪、月,像四幅书法小品,边上还绣着红色的闲章,这套靠垫太眼熟了,我曾在家乡的湖滨路上见到过,设计者把风花雪月般的浪漫唯美溶入家居生活的创意,新颖独特,印象非常深刻。今天在他乡的街上居然看到了我所在城市湖滨路上的风花雪月,我在橱窗前久久的凝视着。

店主在亲切的和我打招呼,我背靠着风花雪月和店主聊了起来,果然这套风花雪月靠垫是店主在我的家乡旅游时买的,他说放在店里非常吸引行人的眼球,感谢这些风花雪月让他的生意兴隆。当我问他这岛上怎么会有这么多外国人时,他告诉我,90年前,这里的交通很不方便,那时的岛上更传统,自然,岛上的年轻人都愿意跑到香港岛找工作。90年后,岛上建起了发电厂,交通就方便了,当时建厂的外方工作人员被岛上幽静、奇丽的风光所吸引,有的就居住下来了。并介绍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凭他们的护照就很容易的在香港岛找到工作。店主告诉我,现在岛上的外国人已经少了很多,因97回归后,他们找工作必须要进行工作签证,所以好多人已经回国了。南丫岛就像联合国,小小的岛上生活着好多个国家的朋友,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影响着岛上的居民,现在的南丫岛在保存完好的传统中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在店主充满阳光般的笑容里我看到了这里居民的骄傲,他们与岛上的片片树叶,寸寸沙滩一起每天迎接着晨光,送走了夕阳。在喧闹的香港,他们可以滋润的生活在简单平凡中,在这世俗的天堂,现代和传统坚硬的碰撞并没有使它走样,这诗意散淡的日子让外来的人羡慕和向往。

午后,咖啡,一个人,一扇窗,我背靠着风花雪月。咖啡的香氛在午后宁静的光阴里渐渐飘散,远处依稀可见绿色的棕树叶,黄色的沙滩,蓝色的海水,太阳在缓慢的散步,它静静的看着树下闲坐的人,沙滩上散步的人,海水中嬉戏的人,给抓的到风的人以风,给闻的到香的人以香,给赏的到雪的人以雪,给触的到心痛的人以美和忧伤......喝一口香浓的咖啡,我在南丫岛上享受下午醺然困意中的美,在这阳光、沙滩、海浪的边上,被海风伴随的夏意如蚕儿吐丝,在趁易感的时刻潜入心房,不知不觉就织起了盛梦的丝网。我的白日梦借着南丫岛的海风系在丝网上,寄存在恍惚的时光里。做了个轻轻的梦,梦见了家乡的杏花烟雨,梦见了琴声飘荡的鼓浪屿岛,梦见了江南深深的庭院收藏起了月亮,梦中闻到了过往留香......白日梦就像花儿轻轻飘落了,在这样的午后,现实的重能化作梦想的轻,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 白日梦醒在傍晚时光,天边的黑将吞噬夕阳的余光,黑夜终将迷昏星空,我该回到香港岛了。回去的路上想:当我自己真正拥有梦时,生命就精彩了,哪怕它小的可怜,就像我脚下海水中的一滴,亦与众多的水滴一起散发着多彩的光芒......。

青黛含翠
青黛含翠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5/10/16 19:20:54

[北京的老胡同]

这次在北京住在东四十条,那里离北海,什刹海很近,到过北京好多次,就没有去逛北京的老胡同,听说什刹海附近的老胡同已整修完毕,这次说什么也要去转转了。

北海后门的马路斜对面就是什刹海边上的荷花市场,说是市场,倒不如说是小酒馆小饭店一条街,街的一边是什刹海的湖面,另一边就是小酒馆,小饭店了.经过荷花市场的牌门再往前走就到了老胡同,路口竖着“老胡同旅游”的牌子,紧跟着一辆面包车停在路边,车身标着“北京胡同文化游览有限公司”,再后面就一长溜的三轮车,车夫统一着橘红色的马甲,悠闲的坐在车上,等待游客的光临。本来想不坐三轮车的,一个人转转,可听老北京说北京是没有死胡同的,而我又分不清东南西北,胡同的外观都差不多,怕左拐右拐的迷失在错综繁杂的老胡同里出不来了,只好叫了辆三轮车载我逛胡同。

三轮车缓慢的骑行着,车夫是位老北京,操着一口纯正的北京土话。他载着我三转两转的好像又到了荷花市场里,白天的荷花市场没了晚上的灯红酒绿,那些酒馆饭店看上去竟然是灰蒙蒙的,倒是什刹海湖波荡漾的湖水,在阳光下树影斑驳的比晚上多了几分的妩媚。沿着湖边渐渐的拐进了小路,路越来越窄,人越来越少,胡同不长,待到前面遇到另一个四合院班驳的院墙时,拐个弯便成了另一条胡同。胡同里竟然看不到一个行人,在摇摇晃晃的三轮车里,入眼的就是矮矮的灰色的厚厚砖墙包围着一个个小小院落,油漆剥落的木门大都紧闭着。我在柳暗花不明的老胡同里感慨老北京胡同的静谧的生活氛围,脑子里竟然出现了顾城的诗: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这首名为《感觉》的诗是否是诗人在灰色的胡同里有感而发?今天的天空是明亮的,此刻在灰色的胡同里我也很希望能看到一抹鲜红,一抹淡绿,可是眼前除了灰色的墙,灰色的路,其他什么都没有。

三轮车吱吱呀呀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冥想,老师傅随手指着路边一个个紧闭的门户,告诉我怎样看高高的门槛儿,看门梁上伸出的门当,看那门前圆的或方的石鼓,辨认达官贵人还是文武诸将的住所,一般官员门梁上有两个门当,皇亲达官的则是四个门当,武官的宅子门前是圆形的石鼓,文官的则是方型的石鼓。他还告诉我,其实住这一片的达官贵人并不多,大多是宫里的走军师,厨师,裁缝等。他说要带我去一家小小的普通老北京居住的四合院,我欣然同意了,因为我知道是先有了四合院才有了胡同,胡同生来就与四合院脱不了关系的。车“吱嘎”一声停在了一扇铁栏杆的防盗门前,没门槛,也没石鼓,门梁上倒有两个门当。我刚想提出来不进这一家,再找另一家时,却透过铁栏杆看到了一堵精致的影壁,这堵影壁撩拨起我探究影壁后的院落,我决定就进这一家了。

老师傅轻轻扣了几下防盗门,男主人热情的将我迎了进去。主人年纪并不老,看上去也就五十多岁吧,上穿绿格的短袖衬杉,下着牛仔裤,高高的脑门,瘦削的脸,齐耳的略显稀疏的头发有点儿自然的卷曲。我想,如果他的眼光不那么精气外露,再换上长衫,手提鸟笼,那就是活脱的一个老舍笔下具有八旗遗风的地道人物。从防盗门到影壁是一条宽不到两米,长不到十米的过道,右边的墙上攀着几棵爬山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沿墙简陋的花架上种满了吊兰,绿萝等绿色植物,影壁的的墙角也种满了绿色植物,右角放了一个鱼缸,几条金色的小金鱼欢快的游动着.这堵影壁确实很精美,正中间灰色的底版上嵌镶牡丹花型的砖雕,四角是与之呼应的叶型砖雕,古朴中透出了灵动。这条小小的灰色的过道被聪明的主人用精致的影壁,绿色的植物,金色的小鱼儿装点得动感十足,遗憾的是院落不在影壁的后面,却在影壁的左面。

普通的北京四合院应是进门处有一影壁,绕过影壁,跨过圆拱门便是“一正两厢房”围合而成的,而这个院落的圆拱门却和西厢房在同一水平线上了,这个四合院改造成了四面都有房间。我问主人:你这四合院是否经过了很大的改动,他笑着点了点头。庭院不大,但很精致,真正的天井二十平方米都不到,正房的前面被主人搭建了一个透明的玻璃天棚,天棚上爬满了滕蔓植物,堋下放了张桌椅,供游客喝茶休息。院内一棵石榴树上挂着红红的石榴,天井四周能种植的地方都种上了绿树红花,老北京常常夸耀的“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四合院陈设在这里一一得到体现。绿树红花的点缀,砖墙瓦顶的构造,灰壁红窗棂,这些都与我想象中的四合院相吻合。我坐在石榴树下,树枝下鸟笼里的小鸟吱吱的叫着,环顾四周,正房除客厅外还有三间房是主人自己居住的,东厢房被改造成了一间大厨房和一间客房,正房对面的耳房是三间客房,西厢房这边也是两间客房,小小的院落里有六间客房,客房整洁简单,两张床,一桌一椅。主人得意的告诉我,这几间客房以每间每晚四百元的价格出租,还得预约,居住的基本上是外国游客。他还得意的告诉我,这座四合院现已价值八百万。笑意荡漾在主人精气外露的眼神上,他比会说不做的八旗遗风强了百倍,用他的聪明努力,使这小小的四合院在得到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还向世界各国的游客弘扬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我在这小小的四合院里快逗留了半个小时,那些住在院里的外国游客拎着大包小包陆续回来,我不好意思再打扰主人,与他告别,坐上三轮车往回走了。在摇摇晃晃的三轮车里我想紫禁城是四合院,这里也是四合院,那里代表着皇宫文化,这里体现着平民文化。可这样的胡同现在已经不多了,老舍笔下的祁家四世同堂的小羊圈胡同不知道还在不在?当年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为保留老北京传统的文化建筑,提出新建城市中轴线,中轴线的一端是老北京,另一端是新的行政区域。所有的城门胡同都被保留。按梁思成的设想,城门之间构造廊式公园,廊式公园的露台供市民休闲,下面进行商业化的运作。这样的北京城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梁思城为实现设想被碰的头破血流,最后以小资产阶级的梦想被彻底否定。历史是根,文化是魂,现代人以自己的聪明在毁根销魂。所辛的是,北京已经认识到了,正在有序的进行着保护和重建工作,但毁掉容易,保护与重建是何等的艰难呀!

青黛含翠
青黛含翠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5/10/16 19:23:15

[广州的东品西尝左吃右吃] 车子停在了天河一个叫头啖汤的饭店门口,夜幕还未完全降临,饭店门口的停车场已停满了车。抬眼望去“头啖汤”三个大字已在闪烁着五颜六色的霓虹光,这个饭店的外表建筑看起来有点儿简陋,但经营者的经营态势却毫不含糊,门口迎宾小姐笑盈盈的迎接着每位宾客,红地毯从门口一直铺到座无虚席的大厅,大厅的右则是煲汤的厨房,我好奇的在门口向里面望了望,排场好大呀,几十个炉灶一排的排了好几排,只只汤煲散发着香气,几个厨师在扑鼻的香气中穿梭其间。大厅的左边是一溜的包厢,木头窗棂里透出片片光影,包厢的门前是长长的走廊,走廊的另一则是天井,用人工流水和翠竹小溪河石做了个小小的景观,不大的草地上载了几棵芭蕉,它似乎在告诉外来的食客,你现在身在南方。

聚光灯打在一桌子的菜肴上,红色的虾蟹,绿色的蔬菜,白色的蒸鱼在灯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我的味蕾舞蹈就这样在头啖汤的饭店拉开了序幕。既然“汤是广东饮食文化的全部底蕴,更是粤省男女老少们日常生活的幸福源泉”,那汤绝对是我吃这顿晚饭的主题。也许是汤要讲究煲的时间吧,我等待中的汤姗姗来迟,却闪亮登场,先上来的是一大盆的汤料,一边是一只山龟、一边是大块的瘦肉、上面是蝎子、鸡爪、还有那些我认识的山药、黄芪、白术和不认识的药材,旁边配有广东生抽、葱姜丝、辣椒丝调成的蘸料。看着那只山龟和蝎子,我心里有点儿发毛,这汤是喝还是不喝?最后还是食欲战胜恐惧,决定汤要喝,汤料不尝。当服务员把盛着汤的白色的小瓷碗端到了我面前,那丝丝的裹着淡淡药味的香气顿时沁入我的心脾,汤的颜色是靠近藕色的那种,上面没有猪肉的油花,是那种清清的浓浓的,滔一汤匙送人口中,感觉是清清的、滑滑的,润润的,还有一丝丝的甜。这煲足火候的汤汤料十足,没有任何的调味料,老火靓汤的色、香、味果然不同凡响,那一大盆的材料把全部的滋润给了汤,而汤的火热胸怀融化了生硬的材料,以特有的清、香、滑、甜、润体现原汁原味,等一小碗汤慢慢品完,我的满足感油然而生,这品尝幸福源泉的滋味就这样可以回味无限......。

到广州是一定要去喝“早茶”的,在我们外地人看来。“早茶”已成为广州人的别称,是广州城市特色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亲临茶楼,去感受喝早茶的意境,该是何等的享受?其实也不早了,等我洗漱完必已快九点,匆匆赶到前台,向值班经理询问附近哪里可喝早茶,值班经理笑着告诉我,这四星级宾馆的三楼就是很好的喝早茶处呀。这太好了,不用出门,就可以享受了。上了三楼,几个厅已被坐的满满当当了,在服务生的引导下,找到了座位。茶有好多种,我能叫的出来的几乎都有,还没决定喝哪种茶,腹中的肠胃就已被那些名字诱人,林林总总的点心掀翻了天。这么多的品种,以我的胃口就是一个月下来也轮不过来呀,开心和苦恼一起袭来,开心的是我的味蕾又可以舞蹈,苦恼的是不知点哪几种好,样样都想吃,但毕竟只有一个胃,浪费是绝对不行的。服务生向我推荐了了叉烧包、素肠粉、洋塘马蹄糕,我自己又点了榴莲酥、蛋挞。在等待点心上来的片刻,我环顾了四周,老老少少的似乎家庭聚会的不少,还有三两知已的朋友聚会。真的是两人不算少,一群人不算多,一壶茶水,几件点心,一叠都市报,慢悠悠的吃着,闲闲的聊着,有事说事,无事叙情,或者安静的翻阅着,气定神闲,氛围极其轻松闲雅,人生的情趣,生活的乐趣尽现其间。

刚出炉的叉烧包上来了,喷薄而出的蜜香叉烧肉汁和着松化的稣皮,无法让我不闭眼舔嘴角;雪白的肠粉和着酱香的调料送入口中,凉凉的,滑滑的,qq的;那茶黄色的马蹄糕呈半透明状,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非常香甜;蛋挞外酥里嫩,捧在手中轻晃,里面的蛋羹晃出了美丽的波花;金黄色的榴莲稣皮入口即化,里面嫩黄色的榴莲肉散发着特殊的香味,果肉非常新鲜.......这几样就琳琅满目,让我口水澎湃啊。这点心实在是太好吃了。如果说点心的发明者不是广州人,那发扬光大者肯定是广州人。因为传统的饮茶是以茶为体,点心为用,而广州的饮茶把传统颠倒过来了,以点心为体,茶水为用,茶食是比茶水更为重要的饮茶项目,桌上的那壶茶基本上是为解腻而存在的。

广州是一座很亲切的城市,草根的惬意渗透在遍拾皆是的美食里,像陈添记的鱼皮、顺记的芒果雪糕和红豆沙、汤丸王的麻蓉汤丸和马蹄沙,还有鲜虾云吞、姜撞奶、及第粥、双奶皮.......这些都可以在街边尝到,要感觉老字号的水准就到“食在广州第一家”的广州酒家,那里的文昌鸡吃口极其嫩滑,鸡肉从齿间滑过的感觉我很难用贴切的文字来表达,文昌鸡上桌的时候,盘子中间还有一条碧绿的油菜,被称之为“玉树”。在这几天的饮食中,我对广州人对蔬菜熟了后仍保其绿的苛求印象非常深刻,蔬菜很少折断和切碎,而是枝繁叶茂的整体就烹,烹饪的方法也就“蒜蓉炒”和“上汤浸”,最简单的就是开水煮熟,淋上蚝油。这三种烹饪方法都在最大的程度上保留了蔬菜烹饪前的原状和本色,我想这里的人们可能这样认为:这个城市的树四季常绿,那么上桌的蔬菜也应原状和本色的。在这个全民美食的城市里,对美食的讲究也到了及至,烤乳猪在广州还分“麻皮乳猪”和“光皮乳猪”,卖相上“光皮乳猪”胜过“麻皮乳猪”,烤制工艺的技术含量上“麻皮乳猪”胜过“光皮乳猪”,“麻皮乳猪”的吃法像极了吃北京烤鸭,“光皮乳猪”吃的就是一层皮。广州人爱吃烧鹅,,他们吃烧鹅以鹅腿为上,两腿之中,又以左腿为上,我左右腿都吃了,根本吃不出什么区别来,但广州的朋友坚持认为左腿比右腿好吃,理由是左腿是鹅的支撑腿,活动较多,吃起来口感就比右腿“爽”。并且告诉我,鸡鸭等家禽都一样,左腿是支撑腿。美食吃到这等份上,也只有广州人了。至于鸡鸭鹅的支撑腿是否是左腿,以后到农村去真的该观察一下。

在这个传统的地域文化保存的相当完好的城市,我还去了一家非常另类的餐厅,叫“厨房制造”,在北京路附近。黑色是它的主基调,管道裸露着也是黑色的,整个餐厅就是一个t台,t台的顶端是明厨,t台的两侧是餐桌,餐厅不开大灯,只开聚光灯照射在餐桌上,音乐节奏强烈,黑暗中舞台灯流转着五颜六色的光。服务员身着黑色工作装,头带耳麦。进入这么一个怪异的餐厅,本想转身就走的,无奈这里的服务员训练有素,在我犹豫的片刻已把我引上了t台,透明的玻璃台板,台板下的灯光随着脚步的移动闪烁着幽幽的灯光。这位像极了“黑鸭子组合”里演员的服务员边引领我走t台,边向我介绍餐厅特色菜肴,在t台顶端的明厨里观看了厨师的操作后就把我带到座位坐下了。点了一份寿司,一份天罗妇,一份味噌汤,天罗妇不错,用料很新鲜,寿司也是我喜欢的哪种q味,味噌汤里昆布的味道浓了一点,使用的是深色的味噌,与浅色的味噌相比,鲜味就打了折扣了。吃完了这顿和食,离开的时候我感叹:这真是个全民美食的城市,在这么“妖”的餐厅里,居然也热闹非凡。

对于我来说,味觉的小小神游,味蕾的欢快舞蹈,才是品尝美食的最为美妙,妙就妙在那点若隐若现的他乡味。这个城市,把自己的个性和对美食的情结融合在一起,美食已褪掉了油烟的外衣,换上了与这个城市相符的表情,展现在我面前的道道美食,已不在是单纯的美食,它有意境、现雅致、言温情,随性随缘,他乡味嚼之甚爽,回味无限.......那种对这个城市的依恋在不知不觉中尘埃落地,割舍不断。

我喜欢散谩的行走,喜欢在不同的地域感受日常生活,走走他乡的道路,品尝他乡的食物,欣赏他乡的劳作,感受他乡的幸福。2005年的夏季,我体味了南丫岛的风花雪月,在北京的老胡同感觉时光的倒流,在广州我的味蕾尽情舞蹈。今天,当我把这些整理成文时,我又一次被回忆的幸福所包围,感觉自己的感官在由麻木变为柔软,一种软软的快乐在蔓延.........

2005.10.10

篱上春蔓
篱上春蔓

超级管理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5/10/16 22:47:17

跟着作者的文字游走,是一种快乐和满足的享受。娴熟灵巧的写作技艺,宽广的知识面高远的视野,真情陶醉的流露,无不让我们如置身当中,拥揽美丽!

太好了!

一切随风
一切随风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5/10/19 0:04:20

文章细腻,平滑有序。道出一幅鱼歌唱晚,丰衣足食的境象。如读有字心情,无字体会。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南丫的山水和食在广州。跃现出纸。天上会飞的除飞机,水里能游

的除替艇不吃。什么都吃-----吃在广州。

青黛含翠
青黛含翠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5/10/24 19:53:34

谢谢!我的美好回忆能和你们共同分享。

其实用文字来表达对食物的感觉,我觉的很困难,怎么表达都有那么点隔靴挠痒的味道。做

食 物的人把自己的心思都糅合在食物里了,让我们在品尝的同时去感觉它, 回味它吧。

柳春晓
柳春晓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5/11/29 13:37:53

青黛是哪里人呢?

青黛含翠
青黛含翠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5/11/30 22:06:48
老师只要多加关注,就会知道青黛是哪里人了.
本站作品版权作者所有,其他网站或媒体如要转载请 联系我们
首 页原创文学人生堤岸闲情逸致学习园地站务信息个人文集
2001-2007 花椒树园地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323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