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会员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文章搜索
标题 作者 全文
 
友情链接
 
花椒树下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杨献平
杨献平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原创]向上的态势:甘肃散文新家扫描
评论数:4 人气:1626 发表时间:2004/10/24 10:32:19

向上的态势:甘肃散文新家扫描

当下的散文创作已经呈现了三个方面的明显趋势:一个是内心化、精神性的散文写作;一个是民间散文写作;再一个是知识分子散文写作。这三种散文趋势基本勾勒出了当前中国散文群体的一个大致脉络。但不管是怎样的写作姿势,散文肯定是一个私人化和个性化极强的文体,它的诗意、真实、想象、本质、穿透和抵达仍旧是不可忽略的基本要素。另外,一个不容忽视或者说乐观的现象是:专业的散文作家肯定会穷途末路,他们工整的写作已经腐蚀了他们创新的本能,也消却了他们作为散文开拓者的勇气和才智。沿袭和固守使他们只能在小小的碉堡和阁楼里吟风弄月,自作多情。尤其是那些书本来书本去的闲适散文作家,一直在重复别人的爱情、生命、情感、遗物和叹息,漠然当下的生存,漠然当下的精神困境和现实矛盾,再一类的散文作家,不遗余力地极力发现和张扬所谓的诗意,廉价地掏取村庄和大地的表象,一味地自我陶醉,生搬硬套一些现代的情感和感触。尤其是那些忽略苦难、粉饰当代、编织浪漫、无中生有、肉麻呻吟的散文作品,他们肯定是早已腐朽了的,取而代之的应当是那些有所担当、文本创新意识和写作理念先锋的散文作家和作品。

就甘肃散文群落而言,相对其他省区,我们的散文创作一直没有走到一个高度,总是在低谷和半低谷之间徘徊。老作家杨闻宇、杨文林、贺晓风等人曾经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近几年来,杨闻宇专注古籍、风物和历史,逐渐丧失了散文写作的原创性、生命关照和现实激情,成为了为文而文的闲适作家。杨文林的散文虽然数量不多,但一直保持着对生活、对底层和生存现实的强烈责任感和现实性。贺晓风的散文在90年初左右一直有着非常自觉的探索意识,他的作品开合有度,大气纵横,有着极其强烈的反叛、怀疑和追问的勇气。兰空创作组的专业作家刘立波的散文作品多涉及军旅题材,语言温和、自然丰满,文字多关注官兵的内心世界,以人性、人道和温情色彩,为人所称道。他的散文集《背着太阳走》曾经获得全军文艺大奖。成名很早的著名诗人阳飏、后来的军旅作家师永刚、石油作家第广龙,以及天水诗人、散文家王若冰、雪潇、小米、刘晋,武威小说家李学辉、张掖的柯英、酒泉的刘士超、敦煌的刘学智等人的散文写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攀升势头。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李学辉先生的大凉州系列散文,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写出了武威这个古老丰厚之地的文化和精神意蕴。成为继上面三位散文家之后,延续和支撑甘肃散文的脊梁,在这里,我们必然要对他们表示敬意。

而近几年来,甘肃的散文写作可以说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相对于上述的作家,这批人正在成为甘肃散文的一个新的支撑,一个新的散文写作群体。并且在全国散文界逐渐形成了冲锋态势。可以说,他们在新世纪之后的甘肃文学群体中,无疑是一支新的生力军,有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全国引起了重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预示了甘肃散文的新崛起。这些作家的名字是:马步升、人邻、习习、韩松落、杨永康、叶梓、铁穆尔和杨献平,以及后来的阿拉旦·淖尔等。我之所以将这些人归为一个群体,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相对于其他甘肃散文作家,他们都具备了具有非常自觉的文体探索意识;在语言和散文个性上有着较强的新异性、自我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够在写作中不断发现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述和创新方式。

我一向觉得,优秀的散文作品首先是个性的,是作家个人的,他人不可重复的。从写作意识上说,散文写作不是旁征博引,而是一意孤行,不是散漫无当,而是全神贯注。马步升的散文一直是近年来甘肃散文的一个看点,虽然称不上是引领者,但他的散文写作体现了甘肃散文的某种特色。他的《在那松软的草地上》、《一天和一生的区别》等等作品,生机勃勃,呼呼有声。始终洋溢着对生命、生存、人性和时代的关照和叩询的热情。他的散文总是从小处进入,平静或者激烈地经历了近似核心的风暴和动荡之后,再由原路返回,有一种妙和天然的和谐感,并且闪烁着底层的粗砾的生命之光。命运、灵魂、人生和自然万物和在他那里都是理性的,呈现着一种真实的情感底色和人文情怀。人邻的散文作品为甘肃翘楚,他的隐忍和冷静,语言的坚硬与情感的真实,理性和感性的自然交合,都非常出色。他的《那古老的,忧伤的……》、《隐喻的厨艺》、《郎木寺笔记》等作品,与当前中国任何散文作家的作品都毫不逊色。作家马叙在《读人邻》一文中说:“人邻的文字,有着对物质的抵达,简约、直接,三言两语,把表层的迷雾揭开,露出最深层也是最尖锐的那一点。”我觉得十分到位,非常赞同。习习是甘肃为数不多,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女性散文家,她的《我们边走边说吧》、《穿梭》、《青青豌豆尖》等等作品,有着一种自由的温情和抚慰,她的文字多出自往事,出自个几行走的心灵感悟和生命历练,体现着一种可贵的生命和生存的动人触摸,这种触摸始终洋溢和充盈着自我的沧桑的温情和快慰。她的散文语言柔和、细致、传神,物象与情感的融合总是可以让我们看到人性之善良和内心的细致脉络。她的散文意旨的指向已经抵达了活着乃至命运的底层和内里,从而成为了一种时光的烙印或者时间在于个人生命之上的一个显著痕迹。可以说,习习的散文是独特的,即使放在全国的范围内去考察。当女性散文成为了时尚、碟片、书籍和一些故事、传说、名词、物象、往事和童话之间闲散踱步,沦落为时尚乃至消闲的写作,习习散文保持、张扬这种写作理念,写作姿势和写作意旨乃至不断地终极探询,就显得更为难能可贵。

韩松落是这批人当中年龄最小,感觉最好,而且具备了相当写作实力的青年作家,他操练的题材不只是散文,他的小说作品也相当优秀。韩松落的散文有一种柔媚乃至阴性的气息,他的文字是从容的,他笔下的物象往往并不是很确切,甚至有些模糊和隐秘。他的这种模糊时常想到意象派诗歌和含蓄悠远的中国画,想到马尔克斯的一些著作。当然,在散文写作上,韩松落的文体意识并不像人邻那么强烈,他的旧瓶时常装有新鲜的酒液,让人在不期然的阅读中沉醉和迷恋。他的散文语言始终弥散着一种紧贴人心的慰藉感,他的文本一直在追求题材的新异性。在甘肃散文群体中,韩松落是独树一帜的,他的作品和语言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复制的特性。

杨永康的散文最近引起注意,尽管他此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写作历史,或者说写作过程。在阅读中,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杨永康的散文具有非常的爆发力。他的语言是密集的,整篇文字一气呵成,没有断续,没有枝蔓,也少有多余的字词和语句。他的《今夜谁和我一样忧伤》、《谁偷了村里的玉米》、《像达利一样虚弱,像达利一样羞涩》等文本,在叙述上讲究张力,语言简约而丰沛。每一篇作品中蕴涵了强烈的个人力量——这种个人力量来自对于精神、生命和现实的观察和拷问,在不动声色的激情叙述中,呈现出事物的本相和原质。我觉得杨永康一个具有爆发力的散文作家,尽管他此外还写作小说——这不影响。或许的是,杨永康的散文与小说相勾连,融会贯通,进而形成了一个特别的散文写作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小说因素在散文写作中大量运用和融合,从而使他的散文具备了故事——情感——理性——想象而建构起来的精确、从容和大气。

在很大程度上,我愿意称诗人和散文家叶梓为大地的漫游者,在天水,在文学界,总是有很多人需要记住:王若冰、雪潇、刘晋、叶梓。叶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写作感觉,从诗歌到散文,似乎是他心灵的两驾马车,而在甘肃的文学界,诗文俱佳,相互辉映,并走出了相当局面的作家并不多见。叶梓的诗歌已经有多人专文评述过。他的那些优秀的散文文本,却也令人刮目相看。我总是觉得,叶梓能够很好在故址人为和历史现代之间,找到最适合表达和出现的心灵的契合点。在散文当中,他的语词是向外的,隐忍的,又是隐晦的,开阔的。他胸中的古物、朝代、风物、生存都好像是着色的水彩画,带有清亮新鲜的诗意,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完成对心灵和读者的带领和敞开,也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回收和释放。

在夜晚,在白昼,在凌晨,我不止一次想起我的好兄长——裕固族的“太史公”铁穆尔先生。每次见面和分手,我们都要拥抱的。我时常把他抱起来,转一圈,放下来,然后握手告别。还要说起的是,裕固民族至今不足13000人,生活在祁连山南麓的高纵山地里,在雪山、草原、河谷之间放牧,与牦牛、羊群和狼群一起追逐生活。不足13000人的民族中能拥有一个作家,这是很了不起的。铁穆尔、妥清德等诗人作家共同织就了裕固民族当代的文学天空、精神图腾和内心灵魂。而铁穆尔无疑是其中最为出类拔萃者,他的散文作品大都来自于自己民族历史的发现和被淹没了的往事,在不断的寻找、证实和阅读中,用冷静的思考和张驰有度的语言,用自己的良知构筑民族信念和民族精神。他的《北方女王》、《花斑乳牛》、《迁徙的帐篷》、《苍狼大地》等文本,基本构成了他对整个裕固民族额千年历史的追寻和证实,完成了对自己民族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再度发现与张扬。在每次写作之前,他总是在脑海里用蒙语构思完成后,再用笔翻译成汉语。这种过程是独特的,因而构成了铁穆尔散文独特的语言的风格,长长的句子像是飞纵的石头,每一颗都携带着尖锐的呼啸,那呼啸是裕固民族千年的呼喊,是他们灵魂深处鹰一样的俯冲和上升。可以这样说,对于裕固民族来说,铁穆尔将是空前的,他在裕固族乃至中国散文史上绝对是不可忽略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

杨献平算是一个甘肃的散文作者,虽然身在军旅,但生活和生存在甘肃河西大地上,这么多年来,怎么说也算得上半个甘肃人。对于散文写作,我觉得自己还算一个“比较”优秀者——自然是在甘肃圈内。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作家是理智的,能够站在整个散文的制高点理顺当前中国的散文写作状态。我本人的那些散文作品,一方面是对故土、亲人和一方生命生存状态的真实书写,是对个人命运和人性的一种发现和表达。不幸和苦难教给我担当,爱让我疼痛而充盈,天性的悲怆和脆弱让我沉重和狂放。起初的诗歌写作让我在某些时候显得纯净和透彻。另一方面,我的《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系列作品,从个人生存、现实境遇、人生遭际、地理观察、内心检点等多个角度,试图建立一个人在某个集体的真实状态和既属于个人又属于这个时代的内心镜像。卡夫卡毕生都在叙述和表达日常生活中的磨难以及权利系统对个人的篡改。我觉得日常的磨难是没有止境的,随时就在和发生的,为此,我试图发现、叙述、告诉和指出,并且以一个个人或者一个时代中的一颗良心来完成。再一个方面,我想我期望自己在虚构中变得沉实和丰厚起来,在对他物的关照、发现和张扬中抵达自我精神与灵魂最敏感也最高贵的部分——是的,她需要光亮的照耀和抚慰。

不容置疑的是,甘肃散文群落仍旧没有到达一个相当的高度。上述的散文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团或者个体的冲锋态势——但也只是一个态势,仍旧没有抵达预期的高度。上述作家和作品,在甘肃已经不是一个局部了,而是一个代表,这些作家们不论名气大小,作品多寡,都呈现出了非常健康而且强烈的独立意识,从语言、文体、题材、体裁进行着个性的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又是对整个甘肃散文写作的一种强力变异,这显得尤其真诚、可贵和鼓舞人心。从某一方面说,我们的写作就是让他们看到“更多”,“更多”不仅仅是数量和质量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宽泛性的要求和期待,“更多”的写作理念本身就是作家对于写作和文字本身的一种信仰,他的具体含义正如福克纳所说:“人类之所以永存,不在于万物之中唯有他可以连绵不绝地发出声音,而在于他有灵魂,有一种同情、奉献和忍耐的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描写这些东西。他们的殊荣就是去鼓舞人心,唤起人类过去引以为荣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与奉献精神,以增强其忍耐力。”。但是,在当前,在甘肃散文界,他们和我们看到的,似乎是,又似乎不是。应当说,写作是无限的,也是真实的,我们在路上,我们有自己的个性和姿态,理念和主张,这比什么都重要。

评论
[原创]向上的态势:甘肃散文新家扫描
杨献平
杨献平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10/24 10:32:19

向上的态势:甘肃散文新家扫描

当下的散文创作已经呈现了三个方面的明显趋势:一个是内心化、精神性的散文写作;一个是民间散文写作;再一个是知识分子散文写作。这三种散文趋势基本勾勒出了当前中国散文群体的一个大致脉络。但不管是怎样的写作姿势,散文肯定是一个私人化和个性化极强的文体,它的诗意、真实、想象、本质、穿透和抵达仍旧是不可忽略的基本要素。另外,一个不容忽视或者说乐观的现象是:专业的散文作家肯定会穷途末路,他们工整的写作已经腐蚀了他们创新的本能,也消却了他们作为散文开拓者的勇气和才智。沿袭和固守使他们只能在小小的碉堡和阁楼里吟风弄月,自作多情。尤其是那些书本来书本去的闲适散文作家,一直在重复别人的爱情、生命、情感、遗物和叹息,漠然当下的生存,漠然当下的精神困境和现实矛盾,再一类的散文作家,不遗余力地极力发现和张扬所谓的诗意,廉价地掏取村庄和大地的表象,一味地自我陶醉,生搬硬套一些现代的情感和感触。尤其是那些忽略苦难、粉饰当代、编织浪漫、无中生有、肉麻呻吟的散文作品,他们肯定是早已腐朽了的,取而代之的应当是那些有所担当、文本创新意识和写作理念先锋的散文作家和作品。

就甘肃散文群落而言,相对其他省区,我们的散文创作一直没有走到一个高度,总是在低谷和半低谷之间徘徊。老作家杨闻宇、杨文林、贺晓风等人曾经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近几年来,杨闻宇专注古籍、风物和历史,逐渐丧失了散文写作的原创性、生命关照和现实激情,成为了为文而文的闲适作家。杨文林的散文虽然数量不多,但一直保持着对生活、对底层和生存现实的强烈责任感和现实性。贺晓风的散文在90年初左右一直有着非常自觉的探索意识,他的作品开合有度,大气纵横,有着极其强烈的反叛、怀疑和追问的勇气。兰空创作组的专业作家刘立波的散文作品多涉及军旅题材,语言温和、自然丰满,文字多关注官兵的内心世界,以人性、人道和温情色彩,为人所称道。他的散文集《背着太阳走》曾经获得全军文艺大奖。成名很早的著名诗人阳飏、后来的军旅作家师永刚、石油作家第广龙,以及天水诗人、散文家王若冰、雪潇、小米、刘晋,武威小说家李学辉、张掖的柯英、酒泉的刘士超、敦煌的刘学智等人的散文写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攀升势头。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李学辉先生的大凉州系列散文,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写出了武威这个古老丰厚之地的文化和精神意蕴。成为继上面三位散文家之后,延续和支撑甘肃散文的脊梁,在这里,我们必然要对他们表示敬意。

而近几年来,甘肃的散文写作可以说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相对于上述的作家,这批人正在成为甘肃散文的一个新的支撑,一个新的散文写作群体。并且在全国散文界逐渐形成了冲锋态势。可以说,他们在新世纪之后的甘肃文学群体中,无疑是一支新的生力军,有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全国引起了重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预示了甘肃散文的新崛起。这些作家的名字是:马步升、人邻、习习、韩松落、杨永康、叶梓、铁穆尔和杨献平,以及后来的阿拉旦·淖尔等。我之所以将这些人归为一个群体,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相对于其他甘肃散文作家,他们都具备了具有非常自觉的文体探索意识;在语言和散文个性上有着较强的新异性、自我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够在写作中不断发现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述和创新方式。

我一向觉得,优秀的散文作品首先是个性的,是作家个人的,他人不可重复的。从写作意识上说,散文写作不是旁征博引,而是一意孤行,不是散漫无当,而是全神贯注。马步升的散文一直是近年来甘肃散文的一个看点,虽然称不上是引领者,但他的散文写作体现了甘肃散文的某种特色。他的《在那松软的草地上》、《一天和一生的区别》等等作品,生机勃勃,呼呼有声。始终洋溢着对生命、生存、人性和时代的关照和叩询的热情。他的散文总是从小处进入,平静或者激烈地经历了近似核心的风暴和动荡之后,再由原路返回,有一种妙和天然的和谐感,并且闪烁着底层的粗砾的生命之光。命运、灵魂、人生和自然万物和在他那里都是理性的,呈现着一种真实的情感底色和人文情怀。人邻的散文作品为甘肃翘楚,他的隐忍和冷静,语言的坚硬与情感的真实,理性和感性的自然交合,都非常出色。他的《那古老的,忧伤的……》、《隐喻的厨艺》、《郎木寺笔记》等作品,与当前中国任何散文作家的作品都毫不逊色。作家马叙在《读人邻》一文中说:“人邻的文字,有着对物质的抵达,简约、直接,三言两语,把表层的迷雾揭开,露出最深层也是最尖锐的那一点。”我觉得十分到位,非常赞同。习习是甘肃为数不多,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女性散文家,她的《我们边走边说吧》、《穿梭》、《青青豌豆尖》等等作品,有着一种自由的温情和抚慰,她的文字多出自往事,出自个几行走的心灵感悟和生命历练,体现着一种可贵的生命和生存的动人触摸,这种触摸始终洋溢和充盈着自我的沧桑的温情和快慰。她的散文语言柔和、细致、传神,物象与情感的融合总是可以让我们看到人性之善良和内心的细致脉络。她的散文意旨的指向已经抵达了活着乃至命运的底层和内里,从而成为了一种时光的烙印或者时间在于个人生命之上的一个显著痕迹。可以说,习习的散文是独特的,即使放在全国的范围内去考察。当女性散文成为了时尚、碟片、书籍和一些故事、传说、名词、物象、往事和童话之间闲散踱步,沦落为时尚乃至消闲的写作,习习散文保持、张扬这种写作理念,写作姿势和写作意旨乃至不断地终极探询,就显得更为难能可贵。

韩松落是这批人当中年龄最小,感觉最好,而且具备了相当写作实力的青年作家,他操练的题材不只是散文,他的小说作品也相当优秀。韩松落的散文有一种柔媚乃至阴性的气息,他的文字是从容的,他笔下的物象往往并不是很确切,甚至有些模糊和隐秘。他的这种模糊时常想到意象派诗歌和含蓄悠远的中国画,想到马尔克斯的一些著作。当然,在散文写作上,韩松落的文体意识并不像人邻那么强烈,他的旧瓶时常装有新鲜的酒液,让人在不期然的阅读中沉醉和迷恋。他的散文语言始终弥散着一种紧贴人心的慰藉感,他的文本一直在追求题材的新异性。在甘肃散文群体中,韩松落是独树一帜的,他的作品和语言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复制的特性。

杨永康的散文最近引起注意,尽管他此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写作历史,或者说写作过程。在阅读中,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杨永康的散文具有非常的爆发力。他的语言是密集的,整篇文字一气呵成,没有断续,没有枝蔓,也少有多余的字词和语句。他的《今夜谁和我一样忧伤》、《谁偷了村里的玉米》、《像达利一样虚弱,像达利一样羞涩》等文本,在叙述上讲究张力,语言简约而丰沛。每一篇作品中蕴涵了强烈的个人力量——这种个人力量来自对于精神、生命和现实的观察和拷问,在不动声色的激情叙述中,呈现出事物的本相和原质。我觉得杨永康一个具有爆发力的散文作家,尽管他此外还写作小说——这不影响。或许的是,杨永康的散文与小说相勾连,融会贯通,进而形成了一个特别的散文写作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小说因素在散文写作中大量运用和融合,从而使他的散文具备了故事——情感——理性——想象而建构起来的精确、从容和大气。

在很大程度上,我愿意称诗人和散文家叶梓为大地的漫游者,在天水,在文学界,总是有很多人需要记住:王若冰、雪潇、刘晋、叶梓。叶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写作感觉,从诗歌到散文,似乎是他心灵的两驾马车,而在甘肃的文学界,诗文俱佳,相互辉映,并走出了相当局面的作家并不多见。叶梓的诗歌已经有多人专文评述过。他的那些优秀的散文文本,却也令人刮目相看。我总是觉得,叶梓能够很好在故址人为和历史现代之间,找到最适合表达和出现的心灵的契合点。在散文当中,他的语词是向外的,隐忍的,又是隐晦的,开阔的。他胸中的古物、朝代、风物、生存都好像是着色的水彩画,带有清亮新鲜的诗意,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完成对心灵和读者的带领和敞开,也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回收和释放。

在夜晚,在白昼,在凌晨,我不止一次想起我的好兄长——裕固族的“太史公”铁穆尔先生。每次见面和分手,我们都要拥抱的。我时常把他抱起来,转一圈,放下来,然后握手告别。还要说起的是,裕固民族至今不足13000人,生活在祁连山南麓的高纵山地里,在雪山、草原、河谷之间放牧,与牦牛、羊群和狼群一起追逐生活。不足13000人的民族中能拥有一个作家,这是很了不起的。铁穆尔、妥清德等诗人作家共同织就了裕固民族当代的文学天空、精神图腾和内心灵魂。而铁穆尔无疑是其中最为出类拔萃者,他的散文作品大都来自于自己民族历史的发现和被淹没了的往事,在不断的寻找、证实和阅读中,用冷静的思考和张驰有度的语言,用自己的良知构筑民族信念和民族精神。他的《北方女王》、《花斑乳牛》、《迁徙的帐篷》、《苍狼大地》等文本,基本构成了他对整个裕固民族额千年历史的追寻和证实,完成了对自己民族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再度发现与张扬。在每次写作之前,他总是在脑海里用蒙语构思完成后,再用笔翻译成汉语。这种过程是独特的,因而构成了铁穆尔散文独特的语言的风格,长长的句子像是飞纵的石头,每一颗都携带着尖锐的呼啸,那呼啸是裕固民族千年的呼喊,是他们灵魂深处鹰一样的俯冲和上升。可以这样说,对于裕固民族来说,铁穆尔将是空前的,他在裕固族乃至中国散文史上绝对是不可忽略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

杨献平算是一个甘肃的散文作者,虽然身在军旅,但生活和生存在甘肃河西大地上,这么多年来,怎么说也算得上半个甘肃人。对于散文写作,我觉得自己还算一个“比较”优秀者——自然是在甘肃圈内。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作家是理智的,能够站在整个散文的制高点理顺当前中国的散文写作状态。我本人的那些散文作品,一方面是对故土、亲人和一方生命生存状态的真实书写,是对个人命运和人性的一种发现和表达。不幸和苦难教给我担当,爱让我疼痛而充盈,天性的悲怆和脆弱让我沉重和狂放。起初的诗歌写作让我在某些时候显得纯净和透彻。另一方面,我的《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系列作品,从个人生存、现实境遇、人生遭际、地理观察、内心检点等多个角度,试图建立一个人在某个集体的真实状态和既属于个人又属于这个时代的内心镜像。卡夫卡毕生都在叙述和表达日常生活中的磨难以及权利系统对个人的篡改。我觉得日常的磨难是没有止境的,随时就在和发生的,为此,我试图发现、叙述、告诉和指出,并且以一个个人或者一个时代中的一颗良心来完成。再一个方面,我想我期望自己在虚构中变得沉实和丰厚起来,在对他物的关照、发现和张扬中抵达自我精神与灵魂最敏感也最高贵的部分——是的,她需要光亮的照耀和抚慰。

不容置疑的是,甘肃散文群落仍旧没有到达一个相当的高度。上述的散文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团或者个体的冲锋态势——但也只是一个态势,仍旧没有抵达预期的高度。上述作家和作品,在甘肃已经不是一个局部了,而是一个代表,这些作家们不论名气大小,作品多寡,都呈现出了非常健康而且强烈的独立意识,从语言、文体、题材、体裁进行着个性的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又是对整个甘肃散文写作的一种强力变异,这显得尤其真诚、可贵和鼓舞人心。从某一方面说,我们的写作就是让他们看到“更多”,“更多”不仅仅是数量和质量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宽泛性的要求和期待,“更多”的写作理念本身就是作家对于写作和文字本身的一种信仰,他的具体含义正如福克纳所说:“人类之所以永存,不在于万物之中唯有他可以连绵不绝地发出声音,而在于他有灵魂,有一种同情、奉献和忍耐的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描写这些东西。他们的殊荣就是去鼓舞人心,唤起人类过去引以为荣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与奉献精神,以增强其忍耐力。”。但是,在当前,在甘肃散文界,他们和我们看到的,似乎是,又似乎不是。应当说,写作是无限的,也是真实的,我们在路上,我们有自己的个性和姿态,理念和主张,这比什么都重要。

闲看
闲看

超级管理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10/24 11:07:50

看了长见识了!!

篱上春蔓
篱上春蔓

超级管理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10/24 13:20:36

很到位的一篇评论。

通过这篇评论,让我从一个高度去认识甘肃的散文作家,并在看他们作品的同时回味对他们的评论。

从看到杨献平的第一篇文章起,我就知道这是专业作品(我是后来才知道他是作家的),而且非常的喜欢。我曾那么的激动过,感谢网络,让我认识诗人作家!

我偏爱源自生活、自然的作品,我喜欢诗歌散文的,我想我是一个很好的读者。

感谢你的好文章!

林子
林子

管理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10/26 20:51:23

不必三人行必有我师

上面的都是我老师啊!!!!!!!

伊人
伊人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11/1 19:22:42
感谢好文章,学习
本站作品版权作者所有,其他网站或媒体如要转载请 联系我们
首 页原创文学人生堤岸闲情逸致学习园地站务信息个人文集
2001-2007 花椒树园地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323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