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会员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文章搜索
标题 作者 全文
 
友情链接
 
花椒树下
人生堤岸 --> 异想天开
给快乐上锁
给快乐上锁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经典古代兵器
评论数:7 人气:966 发表时间:2004/6/23 10:05:57
按古代世界地理文化区分为中国、日本、欧洲、非洲、印度波斯、亚洲、中东伊斯兰文化区,分区分类展示。   古兵器因功能及使用场合的不同,设计适用于战争、运动、自卫、狩猎、比武等需求,而且不断改进与创新,其中以战争所使用的兵器最为先进。受威胁的一方为求自我保护,必需研发更先进的兵器,因此造就了科技的进步。人类很多发明是伴随著兵器的发展而来,技术与科技于是有了演进的轨迹。   手握古兵器尤如历史在掌上,阅读兵器发史书宛如读世界历史。历史告诉我们改良或发明新兵器是尖端科技,要征服别人或保护自己,唯赖兵器,所以没有任何东西比兵器更贴近人类的命运。除了历史与社教的角度,我们更可以从兵器的制作技术装饰艺术,看到人类文明的演进与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 ■■■■■中国区■■■■■ 越王勾践剑 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使用的一把青铜剑。于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即“勾践”,“乍”即“作”)铭文。该剑出土时置于黑色漆木剑鞘内,剑身光亮,无锈蚀,刃薄锋利。铸造工艺达到相当高水平。 吴王夫差矛   中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矛头为青铜铸造,长29.5厘米,宽5.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矛刃锋利。其铸造工艺之精细为同类兵器所少见。 斧(钺)   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组成。斧身为石质、铜质或铁质,斧柄为木质。钺与斧形制相近,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象征,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 戈   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 弩  中国古代一种装有控制装置,可待机发射的远射兵器。由弩弓、弩臂、弩机三部分组成。弩机由青铜或铁制成,包括牙、牛、悬刀三部分。汉代的弩在弩机外面加装了一个青铜机匣,称为“郭”,可以承受更大的张力。 另外,汉驽在用于瞄准的“望山”上增设刻度,相当于现代步枪的标尺,提高了命中率。 【元军头盔】  元军甲胄制做极其精良,有皮、铜、铁等质料。图示为皮制头盔,原涂有黑漆,帽顶铜管为插装缨饰之用,帽右为铜护片,帽下护耳及护颈是内铺棉絮外钉甲泡的棉甲,与当时的吐蕃用胄极相似。 【清代连发强弩】 中国弩(十字弓)发源得很早,而直接用在军事上,应是在春秋晚期。战国时代,列国已广泛运用于各类征战活动中;到了三国,诸葛亮设计出连弩,可一次发射十支铁箭,时称『元戎』。图示为清代连发强弩,可一次装填二十余支弩箭,并能同时发射二支,大大提升发射速度。 【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清康熙年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奉命为清廷铸造火炮,《武成永固大将军炮》便是其中最优秀的炮式之一。此炮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铸造完成,是一尊铜炮,重3公吨、炮长310 公分、口径12.5 公分、用药5 斛(斤)、生铁炮子10 斛;炮身全部铜绿,凸纹精美,花文、蕉叶文、回文、乳钉文、莲花文俱全,底左右也有满汉铭文。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von waldersee)把许多战利品从中国带回柏林,其中包括了数尊《武成永固大将军炮》;这些炮后来变成德国「威廉梭收藏馆」的重要展品。1930年,德军扩张军备,熔毁部分火炮,逃过此劫的炮被转运到英国成为私人收藏,1994年奇美购得两尊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并展示于博物馆外草坪上,是研究古代火炮的最佳素材。 ■■■■■日本区■■■■■ . 【当世具足】 「当世具足」是日本胄甲的一种,胄保护头部,日本称作「兜」(kabuto);甲保护全身,日本称作「铠」(yoroi)。自15 世纪起「当世具足」就为武士上战场时穿著,其构造随战斗方式之演变及兵器之发展而变化,最大特点是重视防御力与机动性,造型上受西洋盔甲影响。本件甲胃传于彦根藩(今滋贺县)藩主井伊家族,是井伊直义的收藏品。井伊家族是江户时代德川将军的部将,在幕府位居要职。(具足是轻便甲胄之意) 【日本武士刀】 日本刀以其固有方法制作,独立於世界兵器系统之外。刀身经过千锤百炼,淬火後呈现的刃纹,随流派不同而异,放出神秘的光芒。其配件如「「锷」(tsuba)、「鞘」(saya)、「柄」(tsuka)等配件之制u作也非常讲究,发展出极为精美的工艺技术,其中不乏被列为国宝级的作品。出自名家刀匠的好作品在刀柄上都有铭,经刀剑鉴定极具收藏价值。 【日本铁炮】 初期火药兵器在日本通称铁炮(teppo)。西元 1543 年由漂流到九州种子岛(tanegashima)的葡萄牙人传入.当时传来的铁炮是南欧系统前膛式火绳枪,口径约18 公厘,最大射程200 公尺,有效射程40~50 公尺。种子岛领主[时尧](tokitaka)为铁炮威力所震惊,遂自力研制,取名「tanegashima」,铁炮遂逐渐普及。在战国武将当中,最先把铁炮战确立为军事技术体系的是织田信长,以後在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统一天下的事业当中,铁炮扮演重要角色。日本自铁炮传入以来,点火系统一直沿袭「火绳式」(matchlook)长达300年,直到19世中叶後,才改为[击发式](percussion)和「撞针式」(pin-fier),而走向现代化。日本抢的制造技术水准很高,品质好,又讲究美术工艺性,很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欧洲区■■■■■ 【麦斯米伦风全身盔甲】  此件全身盔甲造型原专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麦斯米伦一世。麦斯米伦一世(maximilian i, 1459~1519,在位期间(1493~1519)善於更新武器,16世纪初,他在现今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城创设兵器制作工坊,尤其在盔甲制作上领导流行,图示盔甲之造型为其首创,後来在 1500~1540 年间,广被模仿且流行于欧洲长达数十年,全套约重30公斤。 【德国黑白相间半身盔甲】  古代战士为求取自身安全,常用硬骨头、木头、兽皮、厚棉布等为材料制做成简陋的战时防御物;西元前 600 年起,人类开始懂得以小铁圈串连编织成「铁链衣」(mail shirt)保互身体;至西元2 世纪o,由於炼铁技术进步,铁片盔甲逐渐盛行,至14 世纪达到最高峰,高阶战士的盔甲均需特别量裁制作,造型及样式甚具艺术性,能保留至今者均被视为艺术精品广受珍藏。本件黑白相间之半身盔甲,是16世纪流行於德国的典型样式。 【德国连指护手甲】   护手甲属于金属盔甲的一部分,可保护手腕、手背及手指,有二种不同的型式,一种是五只手指独立分离型;另一种则是是只有大拇指单独分离的连指护手甲。连指护手甲兴於15世纪,并广为流行,特别是受德国统治的欧洲地区。通常铁手甲内会先戴上皮手套,除了可避免皮肤与金属直接摩擦,更有方便固定的效果。 【德国十字弓】   欧洲十字弓系由传统弓箭发展而来,於中世纪时期出现,它具有发射无声、无烟火,易於携带,不受天候、地形限制,利於偷袭等优点,起初用於狩猎,後来才应用於战场上。十字弓身采用弹性佳之木材、合成木或钢片制成,无法徒手操作,必须用特殊的辅助工具,例如绞弦器、拉秆等,方能将弓上弦。 【德国双手刀】  双手刀,顾名思意是需要用二只手来操作的兵器,极可能是 13 世纪源自於欧洲的「条顿民族」(teutonic),是中古时代步兵战斗用兵器中最笨重者,西元1450~1580年期间流行於欧洲,它的外型极少有改变。一般双手刀长 1.8 公尺,重16 公斤。专用之於比武、防城战或对付持长矛的集团步兵。双手刀的刀刃有时呈波浪状,容易砍断敌方之长矛,接近大型十字形护手下方,有两只突出的小刀,主要是防止打斗时敌军的刀剑滑落割到手。 【西班牙左手短剑】   左手短剑又称匕首,15~16 世纪曾流行於欧洲,尤其是德国地区。左手短剑经常与长剑搭配使用。细尖的刀刃不必锋利但需强而有力,足以抵挡敌人的剑击,其功能形同盾牌。有时刀刃成锯齿状,可折断敌人长剑的尖端,故又名断刀器。 【 意大利长剑】   1530年起,长剑风行於欧洲,成为武士必备兵器,但它只适用於刺击,无割砍功能。影响所及,学习剑术蔚为风尚,剑术的研究与发展也十分蓬勃。长剑的手柄造型极多,制剑大师可随个人喜好设计出各式造型,其中不乏精工细琢者,日後均成为兵器收藏家的最爱。 【欧洲长柄武器】   远古时代最普遍的武器,起初用於战争和狩猎,之後有专为骑士设计的,有步兵使用的,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各种式样、风格、尺寸、华美的长柄武器更是丰富精彩,功能性也提高,例如:钩爪形长矛,其内外侧的突出物可将骑兵从马背上钩下来。再用尖刺伤害对方。斧形长戟,虽然不能达到锋利地步,却能藉其重量劈砍,给予穿著全身金属铠甲的骑士重大的伤害。长柄武器通常约 2~3公尺长,重量不轻,使用者需要相当的体力。 【荷兰火绳枪】   火绳枪是由小火炮改良而来,15世纪初已经出现,由前膛装填火药粉与弹丸,射击时,扣动扳机,使火绳接触「点火药粉池」,产生的火焰穿过火门传入枪膛内,引燃火药粉发射掸丸。其优点是制造成本低,维修保养容易。直到1650年,转轮式、火石式、雷管式...等新式点火系统出现後,才逐渐被淘汰,但亚洲地区国家如日本,大约在1860年以前都还是使用火绳枪。 【欧洲转轮枪】(前膛装填)   在欧洲,枪的演进约於1520年进入转轮式,1530年便相当普及,尤其是在德国。它的射击原理是在「引火药粉盒」下方安装有隐藏的锯齿状转轮,并以「火石钳」夹著火石紧靠在转轮上,扣板机时,转轮会快速旋转,与火石接触摩擦生火而引燃火药。这种型式的枪大大地改进了火绳枪的缺点。 【德国火石枪】  火石枪的构想始於约1547年,1620年进入成熟期。原理是利用「火石」撞击[打火镰]产生火花以引燃火药粉。火石枪的性能较火绳枪优越,制作成本又比转轮枪低,在1850年「弹夹後膛装填」式的射击系统出现之前,一直都是普遍使用的火药兵器。图示为特殊的火石枪,可预先由枪托装填火药粉及弹丸。上膛时,将枪口朝下、扳动[上弹把」,即可自动装填火药粉及弹丸,完成射击预备动作,精简了许多步骤。 【弹丸及模具钳】   制作弹丸时,先用火将铅熔化,倒入模具中,冷却後打开取出,再利用钳柄上的「修剪器」,将多余的部分除去,一颗颗的弹丸就产生了。 ■■■■■印度波斯区■■■■■ 【波斯的头盔与盾】  缸状钢制的头盔,护颈甲由小铁圈编织而成,有可上下移动的护鼻梁,帽顶有尖刺,左右的两根细管是插缨饰用;盾的内面有衬垫,除了可避免摩擦皮肤外,还可减少被攻击时的力道,另有四个扣环可连接成二条皮索,方便握持,所以盾面上有四个突出的半圆形,目的是修饰扣环孔。表面若是有金银镶嵌的人物肖像,或是严谨的几何图案,都是相当贵重的兵器。 【波斯护臂甲】   护臂甲(vambrace)又称为dastana 或 arm-guard,有时只有右手配戴,前端有布片和铁链片,用以保护手背。为表示华丽通常会装饰金或银的花纹。 【印度锁子甲】 相传西欧「克而特族」(celt,居住於现在的爱尔兰、威尔斯和苏格兰)於西元前 500 年就已知道用小铁圈来编织铁链衣,作为战争或比武时的护身之用。西元2~17世纪之间虽然铁片甲胄盛行,但身体的某些部分仍需铁链衣来保护,甚至较落後地区如东欧、中东和高加索、伊朗、印度等地区,由於制作技术落後和气候炎热的关系,不流行盔甲,直到16世纪火药兵器逐渐普及之前,仍视铁链衣为重要的作战装备。 铁链衣制作耗工费时,每个小铁圈都必须在接合处捶平并使之重叠,然後钻洞(一般一个洞,亦有二洞者,三洞者极罕见),并扣以铆钉避免脱落。铁圈环环相扣,有时配合更小铁圈以转折所需之造型,适合人体穿著及活动。作战时链槌、弓箭、尖剑和矛钩都是对付铁链衣的利器。本件重约18公斤,小铁圈约17,000个。 ■■■■■亚洲区■■■■■ 【印尼蛇形刀】  蛇形刀是马来西亚和印尼民族特有的兵器,刀刃大部分都呈蛇形,约有5~15不等的弯波。当地人相信蛇刀具超自然、不可思仪的特性,并代代相传。通常男人一生会拥有数只蛇刀,分别是来自父亲、岳父的相传与馈赠,以及他们为自己所订做的。 【菲律宾半身盔甲】 这种形式的盔甲并非菲律宾当地所原有,而是受到西班牙影响所产生的样式。头盔用动物角制成。保护身体的部分,则是利用动物的壳和角磨成薄片,与链子甲缝制而成,再以黄铜制图案装饰表面。 【菲律宾青铜回旋炮蓝达卡】   青铜回旋炮蓝达卡可用於陆上或海上,长度由20寸~7尺不等,小型较为普遍,主要用於重要典礼上,发射表示敬意。在婆罗洲,蓝达卡象徵著崇高的地位与财富,它甚至可被当作货币使用。由炮身的纹饰可看出当时受到欧洲及中国的影响之大。 ■■■■■中东伊斯区■■■■■ 【土耳其匕首火石枪】   结合匕首与火石枪设计成的特殊武器,整体造型及金银纹饰可看出土耳其镶嵌艺术之登峰造极。 【阿拉伯匕首】   阿拉伯匕首,曾盛行於奥斯曼帝国、波斯和印度,双刃开锋且弯曲,刀柄和鞘的外形多变,在装饰上更因地区起源而异。在阿拉伯半岛,这种型式的匕首被尊为自由的象征,它不但是打仗的武器,也常出现在婚礼以及割礼庆典上(一种宗教仪式)。刀鞘长又弯,鞘末是茎球状,镶嵌精制,19世纪曾出现u形的鞘。 【苏丹马姆路克盔甲】   这套罕见的苏丹戎服,「胄」是圆锥形,16世纪时的作品,後人加上护面梁及护颈铁网,一直为回教救世主穆罕默得 mahdi 的追随者所沿用,1898年在恩图曼 omdurman 战役中被人寻获。「棉甲」则是19世纪当地的战袍。本件作品曾在1991年的「伊斯兰军事遗宝」的展览会中展出[em06]
评论
经典古代兵器
给快乐上锁
给快乐上锁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6/23 10:05:57
按古代世界地理文化区分为中国、日本、欧洲、非洲、印度波斯、亚洲、中东伊斯兰文化区,分区分类展示。   古兵器因功能及使用场合的不同,设计适用于战争、运动、自卫、狩猎、比武等需求,而且不断改进与创新,其中以战争所使用的兵器最为先进。受威胁的一方为求自我保护,必需研发更先进的兵器,因此造就了科技的进步。人类很多发明是伴随著兵器的发展而来,技术与科技于是有了演进的轨迹。   手握古兵器尤如历史在掌上,阅读兵器发史书宛如读世界历史。历史告诉我们改良或发明新兵器是尖端科技,要征服别人或保护自己,唯赖兵器,所以没有任何东西比兵器更贴近人类的命运。除了历史与社教的角度,我们更可以从兵器的制作技术装饰艺术,看到人类文明的演进与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 ■■■■■中国区■■■■■ 越王勾践剑 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使用的一把青铜剑。于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即“勾践”,“乍”即“作”)铭文。该剑出土时置于黑色漆木剑鞘内,剑身光亮,无锈蚀,刃薄锋利。铸造工艺达到相当高水平。 吴王夫差矛   中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矛头为青铜铸造,长29.5厘米,宽5.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矛刃锋利。其铸造工艺之精细为同类兵器所少见。 斧(钺)   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组成。斧身为石质、铜质或铁质,斧柄为木质。钺与斧形制相近,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象征,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 戈   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 弩  中国古代一种装有控制装置,可待机发射的远射兵器。由弩弓、弩臂、弩机三部分组成。弩机由青铜或铁制成,包括牙、牛、悬刀三部分。汉代的弩在弩机外面加装了一个青铜机匣,称为“郭”,可以承受更大的张力。 另外,汉驽在用于瞄准的“望山”上增设刻度,相当于现代步枪的标尺,提高了命中率。 【元军头盔】  元军甲胄制做极其精良,有皮、铜、铁等质料。图示为皮制头盔,原涂有黑漆,帽顶铜管为插装缨饰之用,帽右为铜护片,帽下护耳及护颈是内铺棉絮外钉甲泡的棉甲,与当时的吐蕃用胄极相似。 【清代连发强弩】 中国弩(十字弓)发源得很早,而直接用在军事上,应是在春秋晚期。战国时代,列国已广泛运用于各类征战活动中;到了三国,诸葛亮设计出连弩,可一次发射十支铁箭,时称『元戎』。图示为清代连发强弩,可一次装填二十余支弩箭,并能同时发射二支,大大提升发射速度。 【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清康熙年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奉命为清廷铸造火炮,《武成永固大将军炮》便是其中最优秀的炮式之一。此炮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铸造完成,是一尊铜炮,重3公吨、炮长310 公分、口径12.5 公分、用药5 斛(斤)、生铁炮子10 斛;炮身全部铜绿,凸纹精美,花文、蕉叶文、回文、乳钉文、莲花文俱全,底左右也有满汉铭文。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von waldersee)把许多战利品从中国带回柏林,其中包括了数尊《武成永固大将军炮》;这些炮后来变成德国「威廉梭收藏馆」的重要展品。1930年,德军扩张军备,熔毁部分火炮,逃过此劫的炮被转运到英国成为私人收藏,1994年奇美购得两尊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并展示于博物馆外草坪上,是研究古代火炮的最佳素材。 ■■■■■日本区■■■■■ . 【当世具足】 「当世具足」是日本胄甲的一种,胄保护头部,日本称作「兜」(kabuto);甲保护全身,日本称作「铠」(yoroi)。自15 世纪起「当世具足」就为武士上战场时穿著,其构造随战斗方式之演变及兵器之发展而变化,最大特点是重视防御力与机动性,造型上受西洋盔甲影响。本件甲胃传于彦根藩(今滋贺县)藩主井伊家族,是井伊直义的收藏品。井伊家族是江户时代德川将军的部将,在幕府位居要职。(具足是轻便甲胄之意) 【日本武士刀】 日本刀以其固有方法制作,独立於世界兵器系统之外。刀身经过千锤百炼,淬火後呈现的刃纹,随流派不同而异,放出神秘的光芒。其配件如「「锷」(tsuba)、「鞘」(saya)、「柄」(tsuka)等配件之制u作也非常讲究,发展出极为精美的工艺技术,其中不乏被列为国宝级的作品。出自名家刀匠的好作品在刀柄上都有铭,经刀剑鉴定极具收藏价值。 【日本铁炮】 初期火药兵器在日本通称铁炮(teppo)。西元 1543 年由漂流到九州种子岛(tanegashima)的葡萄牙人传入.当时传来的铁炮是南欧系统前膛式火绳枪,口径约18 公厘,最大射程200 公尺,有效射程40~50 公尺。种子岛领主[时尧](tokitaka)为铁炮威力所震惊,遂自力研制,取名「tanegashima」,铁炮遂逐渐普及。在战国武将当中,最先把铁炮战确立为军事技术体系的是织田信长,以後在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统一天下的事业当中,铁炮扮演重要角色。日本自铁炮传入以来,点火系统一直沿袭「火绳式」(matchlook)长达300年,直到19世中叶後,才改为[击发式](percussion)和「撞针式」(pin-fier),而走向现代化。日本抢的制造技术水准很高,品质好,又讲究美术工艺性,很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欧洲区■■■■■ 【麦斯米伦风全身盔甲】  此件全身盔甲造型原专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麦斯米伦一世。麦斯米伦一世(maximilian i, 1459~1519,在位期间(1493~1519)善於更新武器,16世纪初,他在现今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城创设兵器制作工坊,尤其在盔甲制作上领导流行,图示盔甲之造型为其首创,後来在 1500~1540 年间,广被模仿且流行于欧洲长达数十年,全套约重30公斤。 【德国黑白相间半身盔甲】  古代战士为求取自身安全,常用硬骨头、木头、兽皮、厚棉布等为材料制做成简陋的战时防御物;西元前 600 年起,人类开始懂得以小铁圈串连编织成「铁链衣」(mail shirt)保互身体;至西元2 世纪o,由於炼铁技术进步,铁片盔甲逐渐盛行,至14 世纪达到最高峰,高阶战士的盔甲均需特别量裁制作,造型及样式甚具艺术性,能保留至今者均被视为艺术精品广受珍藏。本件黑白相间之半身盔甲,是16世纪流行於德国的典型样式。 【德国连指护手甲】   护手甲属于金属盔甲的一部分,可保护手腕、手背及手指,有二种不同的型式,一种是五只手指独立分离型;另一种则是是只有大拇指单独分离的连指护手甲。连指护手甲兴於15世纪,并广为流行,特别是受德国统治的欧洲地区。通常铁手甲内会先戴上皮手套,除了可避免皮肤与金属直接摩擦,更有方便固定的效果。 【德国十字弓】   欧洲十字弓系由传统弓箭发展而来,於中世纪时期出现,它具有发射无声、无烟火,易於携带,不受天候、地形限制,利於偷袭等优点,起初用於狩猎,後来才应用於战场上。十字弓身采用弹性佳之木材、合成木或钢片制成,无法徒手操作,必须用特殊的辅助工具,例如绞弦器、拉秆等,方能将弓上弦。 【德国双手刀】  双手刀,顾名思意是需要用二只手来操作的兵器,极可能是 13 世纪源自於欧洲的「条顿民族」(teutonic),是中古时代步兵战斗用兵器中最笨重者,西元1450~1580年期间流行於欧洲,它的外型极少有改变。一般双手刀长 1.8 公尺,重16 公斤。专用之於比武、防城战或对付持长矛的集团步兵。双手刀的刀刃有时呈波浪状,容易砍断敌方之长矛,接近大型十字形护手下方,有两只突出的小刀,主要是防止打斗时敌军的刀剑滑落割到手。 【西班牙左手短剑】   左手短剑又称匕首,15~16 世纪曾流行於欧洲,尤其是德国地区。左手短剑经常与长剑搭配使用。细尖的刀刃不必锋利但需强而有力,足以抵挡敌人的剑击,其功能形同盾牌。有时刀刃成锯齿状,可折断敌人长剑的尖端,故又名断刀器。 【 意大利长剑】   1530年起,长剑风行於欧洲,成为武士必备兵器,但它只适用於刺击,无割砍功能。影响所及,学习剑术蔚为风尚,剑术的研究与发展也十分蓬勃。长剑的手柄造型极多,制剑大师可随个人喜好设计出各式造型,其中不乏精工细琢者,日後均成为兵器收藏家的最爱。 【欧洲长柄武器】   远古时代最普遍的武器,起初用於战争和狩猎,之後有专为骑士设计的,有步兵使用的,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各种式样、风格、尺寸、华美的长柄武器更是丰富精彩,功能性也提高,例如:钩爪形长矛,其内外侧的突出物可将骑兵从马背上钩下来。再用尖刺伤害对方。斧形长戟,虽然不能达到锋利地步,却能藉其重量劈砍,给予穿著全身金属铠甲的骑士重大的伤害。长柄武器通常约 2~3公尺长,重量不轻,使用者需要相当的体力。 【荷兰火绳枪】   火绳枪是由小火炮改良而来,15世纪初已经出现,由前膛装填火药粉与弹丸,射击时,扣动扳机,使火绳接触「点火药粉池」,产生的火焰穿过火门传入枪膛内,引燃火药粉发射掸丸。其优点是制造成本低,维修保养容易。直到1650年,转轮式、火石式、雷管式...等新式点火系统出现後,才逐渐被淘汰,但亚洲地区国家如日本,大约在1860年以前都还是使用火绳枪。 【欧洲转轮枪】(前膛装填)   在欧洲,枪的演进约於1520年进入转轮式,1530年便相当普及,尤其是在德国。它的射击原理是在「引火药粉盒」下方安装有隐藏的锯齿状转轮,并以「火石钳」夹著火石紧靠在转轮上,扣板机时,转轮会快速旋转,与火石接触摩擦生火而引燃火药。这种型式的枪大大地改进了火绳枪的缺点。 【德国火石枪】  火石枪的构想始於约1547年,1620年进入成熟期。原理是利用「火石」撞击[打火镰]产生火花以引燃火药粉。火石枪的性能较火绳枪优越,制作成本又比转轮枪低,在1850年「弹夹後膛装填」式的射击系统出现之前,一直都是普遍使用的火药兵器。图示为特殊的火石枪,可预先由枪托装填火药粉及弹丸。上膛时,将枪口朝下、扳动[上弹把」,即可自动装填火药粉及弹丸,完成射击预备动作,精简了许多步骤。 【弹丸及模具钳】   制作弹丸时,先用火将铅熔化,倒入模具中,冷却後打开取出,再利用钳柄上的「修剪器」,将多余的部分除去,一颗颗的弹丸就产生了。 ■■■■■印度波斯区■■■■■ 【波斯的头盔与盾】  缸状钢制的头盔,护颈甲由小铁圈编织而成,有可上下移动的护鼻梁,帽顶有尖刺,左右的两根细管是插缨饰用;盾的内面有衬垫,除了可避免摩擦皮肤外,还可减少被攻击时的力道,另有四个扣环可连接成二条皮索,方便握持,所以盾面上有四个突出的半圆形,目的是修饰扣环孔。表面若是有金银镶嵌的人物肖像,或是严谨的几何图案,都是相当贵重的兵器。 【波斯护臂甲】   护臂甲(vambrace)又称为dastana 或 arm-guard,有时只有右手配戴,前端有布片和铁链片,用以保护手背。为表示华丽通常会装饰金或银的花纹。 【印度锁子甲】 相传西欧「克而特族」(celt,居住於现在的爱尔兰、威尔斯和苏格兰)於西元前 500 年就已知道用小铁圈来编织铁链衣,作为战争或比武时的护身之用。西元2~17世纪之间虽然铁片甲胄盛行,但身体的某些部分仍需铁链衣来保护,甚至较落後地区如东欧、中东和高加索、伊朗、印度等地区,由於制作技术落後和气候炎热的关系,不流行盔甲,直到16世纪火药兵器逐渐普及之前,仍视铁链衣为重要的作战装备。 铁链衣制作耗工费时,每个小铁圈都必须在接合处捶平并使之重叠,然後钻洞(一般一个洞,亦有二洞者,三洞者极罕见),并扣以铆钉避免脱落。铁圈环环相扣,有时配合更小铁圈以转折所需之造型,适合人体穿著及活动。作战时链槌、弓箭、尖剑和矛钩都是对付铁链衣的利器。本件重约18公斤,小铁圈约17,000个。 ■■■■■亚洲区■■■■■ 【印尼蛇形刀】  蛇形刀是马来西亚和印尼民族特有的兵器,刀刃大部分都呈蛇形,约有5~15不等的弯波。当地人相信蛇刀具超自然、不可思仪的特性,并代代相传。通常男人一生会拥有数只蛇刀,分别是来自父亲、岳父的相传与馈赠,以及他们为自己所订做的。 【菲律宾半身盔甲】 这种形式的盔甲并非菲律宾当地所原有,而是受到西班牙影响所产生的样式。头盔用动物角制成。保护身体的部分,则是利用动物的壳和角磨成薄片,与链子甲缝制而成,再以黄铜制图案装饰表面。 【菲律宾青铜回旋炮蓝达卡】   青铜回旋炮蓝达卡可用於陆上或海上,长度由20寸~7尺不等,小型较为普遍,主要用於重要典礼上,发射表示敬意。在婆罗洲,蓝达卡象徵著崇高的地位与财富,它甚至可被当作货币使用。由炮身的纹饰可看出当时受到欧洲及中国的影响之大。 ■■■■■中东伊斯区■■■■■ 【土耳其匕首火石枪】   结合匕首与火石枪设计成的特殊武器,整体造型及金银纹饰可看出土耳其镶嵌艺术之登峰造极。 【阿拉伯匕首】   阿拉伯匕首,曾盛行於奥斯曼帝国、波斯和印度,双刃开锋且弯曲,刀柄和鞘的外形多变,在装饰上更因地区起源而异。在阿拉伯半岛,这种型式的匕首被尊为自由的象征,它不但是打仗的武器,也常出现在婚礼以及割礼庆典上(一种宗教仪式)。刀鞘长又弯,鞘末是茎球状,镶嵌精制,19世纪曾出现u形的鞘。 【苏丹马姆路克盔甲】   这套罕见的苏丹戎服,「胄」是圆锥形,16世纪时的作品,後人加上护面梁及护颈铁网,一直为回教救世主穆罕默得 mahdi 的追随者所沿用,1898年在恩图曼 omdurman 战役中被人寻获。「棉甲」则是19世纪当地的战袍。本件作品曾在1991年的「伊斯兰军事遗宝」的展览会中展出[em06]
菩提树下
菩提树下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6/23 12:51:14
很不错,看完这贴仿佛上了一堂世界军事发展史的课,不过要说经典的话,中国还有不少武器你没贴出来,比如中国最早期的火器类,要知道中国是最早将火药用于战争的国家之一。 还有,这样的贴图你可以贴到自然风光去,那里专门贴图的。
篱上春蔓
篱上春蔓

超级管理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6/24 19:02:08

小快乐原来是喜欢刀枪剑戟的巾帼人物。

关于星星的颜色问题,这是系统设定的,你要发一定量的帖,才会有金色的星星的。这个要靠 你自己。

多发帖不单是星星能变色,积分也会多的,好好耕耘吧,祝你网途星光灿烂!

菩提树下
菩提树下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6/24 19:33:33
呵呵~~~~~~~~~~~~~~~``` 小蔓啊 我跟你说,你这个新妹妹最喜欢玩帝国时代,整天就是爱打打杀杀的。性格像男孩子哦。[em07][em07]
马老哈
马老哈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6/25 10:42:59
以下是引用篱上春蔓在2004-6-24 19:02:08的发言:

小快乐原来是喜欢刀枪剑戟的巾帼人物。

关于星星的颜色问题,这是系统设定的,你要发一定量的帖,才会有金色的星星的。这个要靠 你自己。

多发帖不单是星星能变色,积分也会多的,好好耕耘吧,祝你网途星光灿烂!

老哈同志曾很严肃的指出:

看待问题不能太片面!

要看到事物的同一性和多样性!

比如:想要金色的星星的确要靠自己。

一方面要多发一定数量的帖子,

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布衣之怒”,

以头戗地的结果同样可以使您获得很多的“金星”

———只不过是从眼睛里蹦出来的罢了!

嘿嘿~~~呵呵~~~哈哈哈哈哈~~~~~~~~~

(刘德华是怎么说的?

——相信我,没错的!!)

把快乐宠坏
把快乐宠坏

中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6/25 12:12:43
按照哈老板的说法:以头戗地的结果同样可以使您获得很多的“金星”

———只不过是从眼睛里蹦出来的罢了!

你没发多少贴,却有这么多星星,估计是用脑袋狠撞所致,所以想问一下,痛不? 是否有昏昏然,飘飘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啊? 呵呵~~~~~~~~~~~嘿嘿~~~~~~~~~~~~哈哈~~~~~~~~~

[em09][em09][em12]
给快乐上锁
给快乐上锁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7/2 10:21:49

哈。。。哈。。。哈。。。。。最近小忙一阵,有这么多哥哥姐姐们关心我,那可会把我乐晕喔。。。。。一不小心乐得眼冒金星罗。。。。。。。。。

[em06][em06][em06][em06]
谁叫你没学会送礼哈?
马老哈
马老哈

高级会员
状态: 不在线
发表时间: 2004/7/5 16:17:19
俺的金星多是因为俺今年过年没送礼————送礼俺只送~~脑、白、金!的缘故哈!
本站作品版权作者所有,其他网站或媒体如要转载请 联系我们
首 页原创文学人生堤岸闲情逸致学习园地站务信息个人文集
2001-2007 花椒树园地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32316号